电脑室的规矩 :
• 不要制造任何噪音。
• 不得随意浏览其他网站。
• 若有问题,请举手等老师协助。
• 不要说话,除非和组员进行讨论。
• 不要随意走动,除非有合理的理由但必须先请示老师。
• 不要敲打电脑或有意破坏电脑室的任何一样东西。
• 老师一按铃,请同学停止所有活动,转向老师,听候老师的指示。
任何老师认为有误的行为都不可犯。
弗利得利克·肖邦 ( Frederic Chopin ) (1810一1849),波兰作曲家,钢琴家。他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·沃利亚。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,不仅能弹钢琴,并能作曲。六岁时就开始学钢琴。七岁时,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——g小调波兰舞曲。八岁时,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。从此,肖邦就以钢琴演奏"神童"的身份,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,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。
1825年,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,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,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。
肖邦童年、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,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。
肖邦在少年时代,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。1826年起,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,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。肖邦不爱好管弦乐队的轰鸣巨响,他满足于把自己的构思完全体现在钢琴的象键盘上。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丝毫没有丧失表现力。
肖邦一生不离钢琴,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,被称为“钢琴诗人”。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,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。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“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”的职位。舒曼称他的音乐象“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”,向全世界宣告:“波兰不会亡”。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,痛苦地自称是“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”。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。肖邦共发表编号作品六十五首,去世后发表十一首。
第2号夜曲降E大调 Op.9-2 - 肖邦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<< Home